月经提前的辩证施证

时间:2021-10-11 作者:寡妇村村长_ 来源:大潮时尚网
导读:症状月经提前7天以上、2周以内来潮,周期不足21天,并且连续出现两个周期以上,经期基本正常,可伴有月经过多。

月经周期提前1~2周者,称为“月经先期”,亦称为“经期超前”或“经早”。月经周期偶然超前1次亦不作月经先期论治。本病多见于育龄期妇女,伴见月经过多者,有发展为崩漏的可能。

本病多见于西医学的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的黄体不健、盆腔炎症所致的子宫出血。月经先期伴月经过多可进一步发展为崩漏,应引起重视,并及时治疗。病因病机

主要病机是冲任不固,经血失于制约,月经提前而致。引起本病的常见原因有气虚和血热。诊断要点

西医诊断要点

1、病史既往月经正常,有血热病史、情志内伤史、盆腔炎病史等。

2、症状月经提前7天以上、2周以内来潮,周期不足21天,并且连续出现两个周期以上,经期基本正常,可伴有月经过多。

3、妇科检查无器质性疾病变或有盆腔炎体征,子宫轻压痛,或子宫两侧附件区增厚、压痛,或宫骶韧带增粗、触痛等。排卵型黄体不健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患者,盆腔无明显器质性疾病变;盆腔炎症引起的月经先期,可见盆腔炎症体征。

4、卵巢功能检查基础体温呈双相性,但黄体期上升缓慢、或上升幅度不够、或高温期缩短等;月经来潮6个小时内诊断性刮宫,子宫内膜活组织检查呈分泌不良现象。

导读:症状月经提前7天以上、2周以内来潮,周期不足21天,并且连续出现两个周期以上,经期基本正常,可伴有月经过多。

中医辩证要点

本病以月经周期提前1~2周为辩证要点,着重于周期的提前及经量、经色、经质的变化情况,结合全身症状和舌脉,辨其属虚属实、属寒属热。一般月经周期提前1~2周,量或多或少,经色紫红或深红,质粘稠,舌质红,脉数者为血热;量多者说实热,量少者数虚热。本病若伴经量过多者,可发展为崩漏。临证时应重视经量的变化。

鉴别诊断临证之际须注意一下病证鉴别:

1、经间期出血

经间期出血常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12~16天,出血量较月经量少,或表现为透明黏稠的白带中夹有血丝,出血多持续数小时乃至2~7天自然停止,经间期出血与月经期出血,形成出血量一次少、一次多相间的现象,结合bbt测定,若出血发生在排卵期,即可确诊;月经先期则每次出血量大致相同,且出血时间不在排卵期内。

2、月经先后无定期

月经先后不定期,以月经时而提前,时而延后7天以上,并要连续观察3个周期以上才能明确诊断;而月经先期则只有月经提前而无月经延后,通过病史的询问与症状的分析,多可鉴别。

导读:症状月经提前7天以上、2周以内来潮,周期不足21天,并且连续出现两个周期以上,经期基本正常,可伴有月经过多。

3、崩漏

月经先期同时伴有月经过多者,应与崩漏相鉴别。崩漏是月经周期、经期和经量均发生严重紊乱的无周期性的子宫出血,量多如崩,或量少淋漓不断;月经先期伴月经过多虽周期改变但提前不超过2周,经量虽多但经期正常且能自然停止。辨证施治

治疗原则

本病的治疗原则重在调整月经周期,使之恢复正常。应按其疾病的属性,或补或泄,或养或清。治疗以安神调经为大法,或补脾固肾益气,或清热泻火,或滋阴清热。因气虚者,或补中气,或固命门,切勿妄用寒凉,而犯虚虚之戒。因血热者,须辨清虚实,或清热凉血,或滋阴养血清虚热。

分证论治

1、脾气虚证

主症:月经周期提前,量多,色淡红,质清稀,神疲肢倦,气短懒言,小腹空坠,纳少便溏,苔薄白,脉缓弱。

导读:症状月经提前7天以上、2周以内来潮,周期不足21天,并且连续出现两个周期以上,经期基本正常,可伴有月经过多。

治法:治以补肾益气,固冲调经。

方药:常用方剂为补中益气汤。常用药物:如人参、黄芪、白术、炙甘草、升麻、柴胡、香附、当归等若心脾两虚者,方选归脾汤。若月经过多者,去当归,重用黄芪、党参,酌加煅龙骨、煅牡蛎、仙鹤草等,以益气摄血;经行期间去当归,加艾叶、阿胶、乌贼骨,以止血固摄;便溏者,加怀山药、砂仁、薏苡仁,以扶脾止泻。

2、肾气虚证

主症:月经周期提前,经量或多或少,色淡黯,质清稀,腰膝酸软,头晕耳鸣,小便频数,面色晦暗或有黯斑,舌淡黯,苔薄白或白润,脉沉细。

治法:治以补肾益气,固冲调经。

方药:常用方剂为固阴煎。常用药物:如菟丝子、熟地、山茱萸、人参、怀山药、炙甘草。

若腰痛甚者,酌加续断、杜仲、牛膝;夜尿频数者,酌加益智仁、金樱子、芡实、怀山药。

导读:症状月经提前7天以上、2周以内来潮,周期不足21天,并且连续出现两个周期以上,经期基本正常,可伴有月经过多。

3、腰盛血热证

主症:经期提前,量多,色紫红,质稠,心胸烦闷,渴喜冷饮,大便燥结,小便短赤,面色红赤,舌红,苔黄,脉滑数。

治法:治以清热降火,凉血调经。

方药:常用方剂为清经散。常用药物:如生地、丹皮、山栀子、黄柏、黄芩、赤芍、连翘、蒲公英、大黄、竹叶、黄连、泽泻等。

若经量多者,去茯苓,酌加炒地榆,炒槐花、藕节炭、茜草根、以凉血止血;若经行腹痛,经血夹瘀块者,加炒蒲黄、三七,以化瘀止血。

4、肝郁血热证

主症:经期提前,量多或少,经行不畅,经色紫红,质稠有块,经前乳房、胸胁、少腹胀痛,烦躁易怒,口苦咽干,舌红,苔黄,脉弦数。

导读:症状月经提前7天以上、2周以内来潮,周期不足21天,并且连续出现两个周期以上,经期基本正常,可伴有月经过多。

治法:治以疏肝清热,凉血调经。

方药:常用方剂为丹栀逍遥散。常用药物:如生地、柴胡、香附、芍药、丹皮、三栀子、茯苓、白术、薄荷、人参、当归、黄芩、大枣、青陈皮、枳壳、甘草等。

5、阴虚血热证

主症:月经周期提前,量少或量多,色红,质稠,两颧潮红,手足心热,咽干口燥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

治法:治以养阴清热,凉血调经。

方药:常用方剂为两地汤。常用药物:如生熟地、麦冬、赤白芍、玄参、丹皮、地骨皮、茜草、知母、黄柏、青蒿、白薇等。

若经量增多者,酌加女贞子、墨旱莲、地榆、白茅根、仙鹤草、侧柏叶等,以滋阴凉血止血;若月经量少者,加怀山药、枸杞子、何首乌、桑葚子,以滋肾养肝,生津补血;手足心热甚者,加白薇、生龟板,以育阴潜阳,清虚热。


热门关键词